《新华日报》2025年3月10日刊登南京模砾半导体相关报道
江北新区研创园在一批新成果、新产品涌现后
为企业“张榜”,共做“产业合伙人”
□ 本报记者 许雯斐
全球首款智送一体咖啡机器人拿下来自世界各地的订单,希望与多模态大模型、具身智能领域企业开展深入合作;一款车规级MCU芯片将于今年6月量产,即刻将全面启动新产品研发,期待合作伙伴参与;自研大模型平台已经实现商业化,目前已完成DeepSeek-R1模型的私有化部署,并将其应用于多个自主研发的生成式人工智能(AIGC)产品中,期待合作……
以上信息,来自江北新区研创园近期发布的“榜单”——通过视频形式,让企业负责人出镜,直接明了介绍自家新产品、新成果,觅合作、找市场。
近年来,一批来自集成电路、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企业在研创园茁壮成长。尤其是去年,在江北新区四大行动(服务企业、项目建设、研产贯通、招商引资)引领下,研创园强化服务,全力推动“研产贯通”,迎来了新成果、新产品“丰收年”。
今年,江北新区提出要继续深化“四大行动”、聚焦“六大重点”,研创园更是定下“研产贯通奋斗年”的工作主线。从“榜”中洞见,研创园正走出一条越来越清晰的“研产贯通”路。
集聚一批嗅觉敏锐的创新者
当地球资源枯竭,由各国科学家组成的探险队,奔赴月球建立种子库,寻找新的希望……这部极富想象力的科幻短片,并非出自专业影视团队,而是来自南京炫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。从脚本创作到视觉呈现,再到配音配乐,短片的每个环节都由人工智能参与完成。去年4月,该短片荣获北京国际电影节AIGC电影短片单元优秀奖,今年,该短片的第二部又荣获国际大奖。
深耕视听产业10余年的炫佳科技,依托其清华系核心技术团队,聚焦人工智能算法、自然语言处理及视觉技术,于去年推出自研大模型平台Kino并实现商业化,承接超过2万分钟AI视频制作。DeepSeek一出,炫佳团队于春节假期启动测试,节后短短数日就接入了DeepSeek-R1模型,将其应用于多个自主研发的生成式人工智能(AIGC)产品中。如炫佳开发的智标宝,可在3分钟内生成万字标书,并且标书质量更高、信息更精准。
“DeepSeek的横空出世,让人工智能企业倍感振奋。园区在新春开工会上首次发布‘张榜’视频时,当场就有企业上前寻求合作。最近,又有不少客户上门咨询,订单倍增。”炫佳科技总经理秦林说。
创新者如同丛林中的猎豹,嗅觉灵敏,动作迅速。
去年年底,园区举办的一场人工智能产业研讨会上,一款名为“卧龙明理”的大模型发布。该模型由南京先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研发,大模型参数量达到1800亿,具有轻量化、高精度与自主迭代的特点。目前该模型融合了语言、视觉、预测三方面的能力,已在交通、制造、石化、电力、网络安全等多个行业落地实践。
以先维信息服务的一家企业为例,在日常办公过程中,企业内部会产生1亿—2亿条网络日志告警信息。然而,通过使用大模型工具,可以实现极致的告警降噪,将信息筛选至仅剩万条,这意味着需要人工处理的信息量减少了99%以上。
“去年,我们的大模型板块业务占比约30%,今年预计可达50%以上。”先维信息总经理葛俊海告诉记者。回顾这家成立12年的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历程,从最初推出大数据产品,到逐步推出人工智能产品,并不断扩展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和生态,再到近两年自主研发并推出大模型。始终走在创新前沿,是其保持持续增长的密码。
研创园大力度招引、培育创新企业,2024年,园区新增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家、国家级“小巨人”16家、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4家,指标总量、增量均位居新区首位。此次,园区“张榜”发布30余项创新成果,亦是为了助这些创新者一臂之力,帮助其“找技术”“找市场”“找资金”。
带上企业一起去“招商”
记者来访时,南京模砾半导体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许正杰正在整理产品资料。“园区主要负责人邀约我下周一起出差,探访客商。机会难得,希望能达成合作。”他兴奋地说。
模砾半导体于2021年落地研创园,主攻方向是中大型数模混合芯片设计。直到今天,进口产品依然在国内中大型芯片市场占主流,模砾要攻下的是块“难啃的骨头”。不到4年,模砾半导体已建立BMS AFE系列电池管理芯片产品线,应用于新型储能、新能源小动力电池包、中大型园林工具、家用电动工具、消费类产品等领域,已在市场中崭露头角,在电动滑板车电池保护BMS AFE芯片国内电商市场中市占率已经达到25%左右,位居这一细分赛道前三。
“能源结构变革,对芯片提出很高要求,这就是我们的机会。而研创园管理团队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懂产业,让企业可以后顾无忧向前探路。”许正杰说,此前,根据产业化进程,公司要扩大办公场地,并且需要非常专业的测试空间,园区很快找到了合适的场地,协助其搬迁。
今年年内,由模砾半导体自主研发,一款用于新型储能领域的产品有望发布。在新领域有了重要突破,这家年轻的半导体公司潜力无限。
同样于2021年落地研创园的南京星思半导体有限公司,也在2024年迎来了成果“爆发期”。去年11月,星思半导体又推出“卫星”和“5G RedCap”两款基带芯片,其中卫星基带芯片产品首次打通低轨宽带卫星高清视频通话,完成手机直连卫星方案的端到端验证。截至目前,星思半导体已推出10款芯片产品。
今年以来,研发总监徐鑫的工作模式变化很大,他不能仅仅钻在自家实验室里搞研发,还要频繁出差至各地。他透露,星思正与业内领先的手机厂商、卫星终端厂商、模组厂商、知名车企等合作,将尽快推出基于两款最新基带芯片的终端产品。
“研创园有非常适合芯片企业生长的产业生态。”徐鑫提到,从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服务,到上下游资源的对接,再到融资对接、人才招聘等,只要企业需要,园区一定会到位。
研创园坚持始终与企业同行,保持对产业动向的充分感知。2024年,研创园上下全年走访服务企业1000余家,协调解决700余项企业诉求,协助芯片研发项目103个,对接市场资源1600余次。
更多好产品从这里走向世界
3月5日,江苏集萃智能制造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大厅内,10余台“智送一体咖啡机器人”正在接受工程师们最后的调试,调试完成再经严格质量检验后,它们就会被发往各地。
目前,市面上较常见的是单独的咖啡机器人或无人送餐车。已研发出机械臂和无人车两款产品的集萃智造,则利用多年技术积累,攻关完成了两个机器人本体的集成,推出全球首款“智送一体咖啡机器人”。
收到订单后,机械臂平均70秒左右即可完成咖啡出品。随后,咖啡被放入无人车中,无人车随即启动,自行乘坐电梯送达指定位置。在一座配有“智送一体咖啡机器人”的大厦内,从点单到喝上一杯口味甘醇的现磨咖啡全程最快大约只需5分钟。
产品推出不久,集萃智造就拿下了3年6000台的订单,今年刚开年,集萃智造又接连拿下玻利维亚、阿根廷、新加坡、西班牙、智利、德国等多国订单。
咖啡机器人所用的机械臂,是集萃智造推出的首个产品,也是其拳头产品。换个场景,工厂产线上,一排排集萃智造机械臂齐“挥舞”,可精准实现上下料、焊接等功能。
集萃智造落地研创园8年有余,园区在场地、设备、人才等方面提供了全方位服务,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空间。目前,集萃智造已研发出多款协作机器人、室内无人车、复合机器人等产品。
今年“具身智能”一词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。而集萃智造在榜单中发布的需求正是“与多模态大模型及具身智能领域企业开展合作”。
在集萃智造研发中心,记者看到,工程师正在对一款初具雏形的人形机器人进行调试。当今市场上的人形机器人多采用电动伺服系统,而集萃智造是国内唯一涉足电液伺服人形机器人的企业。与电动伺服相比,电液伺服人形机器人具有较高技术含量,具备高动态稳定性算法,能实现户外行走,应对更为复杂的领域。
敢于迈向创新的“金字塔尖”,用好产品征服世界——“研产好生态”才能滋养出创新强势力。
研创园提出,今年将开启“研产贯通年”,通过布局一批概念验证中心、中试平台、规模产线,新增产业基金和社会落地基金规模,建立稳固可靠的信贷、资本池等方式,建设领先的研产贯通示范标杆,持续做强高端产业集群,全力激发创新发展动能。园区明确,要聚焦长期主义,与企业成为最佳“产业合伙人”。